發現美麗新視角 水陸空齊發 3D遊日月潭
文/陳巍杉 圖/本刊資料室
和阿里山同列臺灣最響亮旅遊勝景的日月潭,四面環山,山青水碧,四季風景如畫,是許多人一再重遊的熱門景點,但怎麼遊覽才有新意呢?本刊提供不一樣的玩法。本期結合您熟悉的三軍軍種分類,分別介紹日月潭的水、陸、空3D立體遊玩模式,讓您此行不僅不膩,還能發掘日月潭的美麗新視角。
好山好水和好棒的景色,再加上即將盛大舉行的「二○一八日月潭花火音樂嘉年華」,這趟日月潭之旅白天有趣,晚上更是浪漫破表,說走就走,帶著您的高昂興致,奔向日月潭!
山青水綠 蓬萊仙島
日月潭古稱水沙連,完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《臺灣府志》記載,諸羅縣水沙連社居民在潭中小洲耕種,因當地邵族語「沙連」是水的意思,漢人依此稱這塊區域為水沙連。《諸羅縣志》將「水沙浮嶼」列為臺灣重要古蹟。另康熙末年來臺的藍鼎元曾稱讚此地:「山青水綠,四顧蒼茫,竹樹參差,雲飛鳥語;古稱蓬瀛,不是過也。」認為水沙連美景有如蓬萊仙島。
至於日月潭名稱的由來,最早見於清道光年間,曾到此一遊的鄧傳安在所著《蠡測彙鈔》的〈遊水裏社記〉中提到:「水分丹、碧二色,故名日月潭。」潭水較紅的部分象徵火紅太陽,稱為日潭,日、月相對,另一邊就叫月潭,合稱日月潭。文中也記述了潭中有座珠山等內容。
另有一說指日月潭北邊潭水的形狀像圓日,所以叫日潭;南邊一半形狀像彎月,叫月潭,故名日月潭,這個說法有些時代因素。
民國二十三年日月潭水庫完工後,珠山只剩頂端突出水面成為小島,這時從高空鳥瞰,的確一邊像日形,一邊像彎月,但水庫建造之前,或許形狀並非如此。潭中小島一度改名為「光華島」,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大地震後,為尊重邵族文化,恢復邵語名稱為拉魯(Lalu)島。
(點閱次數:210)